English

如何化解国企高负债经营问题

1999-09-03 来源:光明日报 谢文晖 我有话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经营问题,已成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和探讨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经营问题,有助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有助于理顺银企关系,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适度的企业负债,不仅不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而且是企业经营得当的标志,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手段。

企业负债的必要性,首先是固定资产更新的需要。固定资产建设的特点是周期较长,要求更新不能等到报废时才开始建设。然而,要提前建设,就有一个折旧费未提完而必然出现的财力缺口问题,这就需要用借债来弥补。企业负债的必要性其次还在于扩大规模的投资不应仅依靠自身的积累。自身积累是一个缓慢过程,仅依靠它会延时误时。为了抓住市场机遇,往往是在积累不够,甚至是很少的时候进行投资。无论是由此抓住了机遇,还是提前扩大了规模,都会给该投资项目带来好的经营效益,同时对原有的资本经营也有改善和带动作用。再次,流动资金也不应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运行频率极不均匀,企业自备资金多了,在支出低谷时会造成大量资金闲置浪费;而自备资金少了,又会在支出高峰时不敷应用而影响经营。所以,企业只需自备合理限度的流动资金,其余部分可由借贷来解决。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已经指出:只要企业总资本报酬率大于债务资本利率,由于债务成本低于股本资本成本,负债能提高企业价值。根据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应把最佳的或合理的企业负债率界定为50%。适度的负债经营不仅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所有者带来杠杆效应的节税效应。

企业负债分为两个部分:正常负债和非正常负债。前者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周期内能够偿还的债务,后者是无力偿还的不良债务。在我国企业中,这部分债务主要指由于政策性亏损形成的逾期债务以及由于长期经营不善造成的不良帐目。

1980年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8.9%,而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末,我国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超过50%。

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形成的原因:一是旧体制的影响;二是政府、企业、银行都有责任,其中的每一方面都不能单独起作用,而是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三是政府因素起了关键作用。根据这些特点,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问题,首先应确定正确的总体思路,这个思路的基本点是:第一,明确解决债务的基本任务。现在有的同志一谈清理债务,就好像要全部清理。其实这既没有可能,也无必要。按市场经验,只要企业的负债率不超过50%,就是合理的。第二,把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途径,不能就事论事。第三,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提出解决债务的总体规划。第四,立足于先解决以后不欠的问题,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否则只能是前清后欠,使现在解决债务的种种努力失去实际意义。第五,在技术上可借鉴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清理企业债务的成功做法,结合清产核资,建立健全企业资产负债表,确定清理日期,并以此为界设立新旧两个帐户,新帐新办法,旧帐暂时放在一边,认真清理,分清责任,合理分担,然后再将旧帐户并入新帐户,由企业负担。按照上述思路,清理企业债务的主要对策是: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1)下决心解决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规模超国家财力物力的问题,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为此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坚决实现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物资收支各自的平衡及其相互间的平衡,防止国民收入超分配。(2)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3)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公正廉洁的优秀人才担任企业领导,发挥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坚持职代会评议企业领导人的制度。(4)在具体措施上,先把由政府行为造成的企业负责变成国家对银行的负责,然后分别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一是要按1992年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要求,对企业无注入资本或注入资本金不足者,由国家财政拨给,今后国家无论建立什么企业,都必须保证有最低限额的法定资本金,这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应尽的义务,必须履行。二是重新核定流动资金定额,不足部分由财政拨款解决。三是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国家财政应及时给予补贴,过去哪级财政欠的,哪级财政还,而且以后不准再拖欠,如有拖欠,企业有权拒绝承担义务。

企业应采取的对策。企业应采取的根本对策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1)增强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下大力气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流通,减少产成品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既可以减少新债务的产生又可提高还旧债的能力。(2)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企业内部因素成为国有企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因素,其中管理不善是突出表现。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科学决策制度,推行现代管理科学,严格内部劳动纪律是提高企业还债能力的重要措施。重点要加强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3)通过产权流动,重组企业债务。发挥还债能力强的企业的作用,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成为劣势企业的出资者,当然也要承担劣势企业的债务。(4)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分离企业的社会负担,将学校等公益事业从企业剥离出去。(5)建立和完善破产机制,使一些根本无望扭亏的企业破产,否则,不仅会继续侵蚀银行资产,而且会通过三角债的方式把好企业拖入严重的债务之中。

银行应采取的对策。银行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实行专业银行商业化、银行独立化、利率市场化、外汇兑换自由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金融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银企关系要得到根本改善,银行、企业要走向市场,真正实现双向选择”。而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较长的过程。从近期来看,银行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是:(1)强化约束机制,减少以至杜绝乱贷款,提高贷款质量。(2)改善信贷资产结构,逐步减少纯信用贷款,增加贴现、抵押担保贷款的比重。(3)加强管理,防止和杜绝企业多头开户。(4)适当核销一部分企业债务,即从银行资产中把这部分债务核销掉,同时核销掉相应的坏帐准备金或资本金。(5)为了减少贷款的盲目性,要加强对企业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还贷能力,然后区别对待。凡产品有市场,自有资金比例较高,效益较好,还贷能力强的企业,要继续给予贷款支持;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有发展潜力但在转机建制中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仍要给予贷款扶持,甚至对老贷款也可以采取挂帐停息的办法,使其休养生息,增强活力,进而增强企业的还贷能力;对于那些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坚决停止一切贷款。(6)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